化学 学术学位研究生
课程教学大纲
化学化工公司
2015年12月20日
目录
参考书目
1. 罗久里《从局域平衡热力学到随机热力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内原文出版)
2. 辛厚文《非线性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国内原文出版)
3. G.尼科里斯,I.普利高津(罗久里译)《探索复杂性》四川教育出版社(国内原文出版)
4. 欧阳颀《非线性科学与斑图动力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国内原文出版)
六、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研究生学位课程。重点针对非平衡态热力学、非线性化学动力学以及随机理论等物理化学前沿基础理论进行介绍和讲解,引导研究生运用新的理论观点去认识和理解化学振荡、分形等实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时空有序现象,从而强化研究生的理论修养,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从而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增强研究生的现代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修养;
(2)拓展研究生的物理化学学术视野和相关知识面,丰富研究生的知识结构;
(3)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思辨能力、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研究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
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上课 次数 |
每次 学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授课、研讨、实验等) |
第1次 |
4学时 |
非线性化学现象与现代物理化学方法论 |
授课 |
第2次 |
4学时 |
线性非平衡态化学热力学基础理论 |
授课 |
第3次 |
4学时 |
非线性非平衡态化学热力学基础理论 |
授课 |
第4次 |
4学时 |
非线性化学动力学理论 |
授课 |
第5次 |
4学时 |
非线性化学随机理论 |
授课 |
第6次 |
4学时 |
化学催化中的非线性问题 |
授课 |
第7次 |
4学时 |
化学合成中的非线性问题 |
授课 |
第8次 |
4学时 |
化学合成中的时空有序问题 |
授课 |
|
|
|
|
合计 |
32学时 |
|
|
其中讲课课时:32学时研讨课课时:0 实验实践等环节课时:0 |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试+课程论文
编制人签字:陶长元 公司主管经理签字:陈昌国
编制时间:2015年12月30日
太阳成集团研究生《高等无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高等无机化学 课程编码:B18006
二、学时学分:30学时,2学分
三、适用的学位类型:学术及专业型博士/硕士
四、先修课程:《物理化学》、《无机化学》等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罗久里《从局域平衡热力学到随机热力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国内原文出版)
2. 辛厚文《非线性化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国内原文出版)
3. G.尼科里斯,I.普利高津(罗久里译)《探索复杂性》四川教育出版社(国内原文出版)
4. 欧阳颀《非线性科学与斑图动力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国内原文出版)
六、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研究生学位课程。重点针对非平衡态热力学、非线性化学动力学以及随机理论等物理化学前沿基础理论进行介绍和讲解,引导研究生运用新的理论观点去认识和理解化学振荡、分形等实际过程中普遍存在的时空有序现象,从而强化研究生的理论修养,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从而达到以下教学目的:
(1)增强研究生的现代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和理论修养;
(2)拓展研究生的物理化学学术视野和相关知识面,丰富研究生的知识结构;
(3)培养研究生的科学思辨能力、科学研究方法,提升研究生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能力。
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上课 次数 |
每次 学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授课、研讨、实验等) |
第1次 |
4学时 |
非线性化学现象与现代物理化学方法论 |
授课 |
第2次 |
4学时 |
线性非平衡态化学热力学基础理论 |
授课 |
第3次 |
4学时 |
非线性非平衡态化学热力学基础理论 |
授课 |
第4次 |
4学时 |
非线性化学动力学理论 |
授课 |
第5次 |
4学时 |
非线性化学随机理论 |
授课 |
第6次 |
4学时 |
化学催化中的非线性问题 |
授课 |
第7次 |
4学时 |
化学合成中的非线性问题 |
授课 |
第8次 |
4学时 |
化学合成中的时空有序问题 |
授课 |
|
|
|
|
合计 |
32学时 |
|
|
其中讲课课时:32学时 研讨课课时:0 实验实践等环节课时:0 |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试+课程论文
编制人签字:范兴 公司主管经理签字:陈昌国
编制时间:2015年12月30日
太阳成集团研究生《高等分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高等分析化学 课程编码:S18231
二、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三、适用的学位类型:学术型硕士(化学一级学科及其相关专业)
四、先修课程:分析化学、物理化学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自编. 高等分析化学. 太阳成集团讲义,2014
(2)主要参考书目:
Brereton, R.G. (2007). Applied Chemometrics for Scientists. Wiley
Hollas, M.J. (2004). Modern Spectroscopy (4rd ed.). Wiley
六、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
“高等分析化学”是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研究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化学计量学、分子光谱、纳米生物化学分析等现代分析化学的概念、原理、特点及应用,了解现代分析化学的研究前沿,培养员工利用现代分析化学研究方法解决科学问题的能力,为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好基础。
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上课 次数 |
每次 学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讲授、研讨、实验等) |
第1次 |
4 |
分析化学现状与发展 |
讲授 |
第2次 |
4 |
化学计量学1. 导论 |
讲授 |
第3次 |
4 |
化学计量学2. 应用 |
讲授 |
第4次 |
4 |
分子振动光谱1. 概念与原理 |
讲授 |
第5次 |
4 |
分子振动光谱2. 表面增强光谱 |
讲授 |
第6次 |
4 |
纳米生物化学分析 |
讲授 |
第7次 |
4 |
分析化学研究前沿1 |
研讨 |
第8次 |
4 |
分析化学研究前沿2 |
研讨 |
合计 |
32 |
|
|
其中讲课课时:24 研讨课课时:8 实验实践等环节课时: 0 |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笔试、课程报告、课题表现等)
成绩评定方式:百分制(其中:考试成绩为70%,课程报告为20%,平时成绩为10%)。
编制人签字:莫志宏 公司主管经理签字:陈昌国
编制时间:2015年12月30日
太阳成集团研究生《高等有机合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高等有机合成 课程编码:S18294
二、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三、适用的学位类型:学术型博士/硕士
四、先修课程:有机化学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高等有机化学;魏荣宝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高等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与结构;Michael B. Smith Jerry March编著,李艳梅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3,高等有机化学;荣国斌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六、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
高等有机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医学等研究生的必修课程。在掌握基础有机化学的基础上,学习高等有机化学将对化学结构、反应机理、合成艺术有较高层次理解,使员工在有机化学领域里不断地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
本课程共包含九章内容,主要有反应机理及研究方法;有机活性中间体;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亲核取代,自由基反应,有机光化学,分子重排反应等反应。在结构设计过程中加强了结构、反应和反应机理的描述,注意知识的更新和规律性总结,同时注重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最新成就。
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上课 次数 |
每次 学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授课、研讨、实验等) |
第1次 |
4学时 |
第一章 反应机理及研究方法 第二章 有机活性中间体 |
讲授 |
第2次 |
4学时 |
第三章 亲电加成反应 |
讲授+研讨 |
第3次 |
4学时 |
第四章 亲电取代反应 |
讲授 |
第4次 |
4学时 |
第五章 亲核加成反应 |
讲授 |
第5次 |
4学时 |
第六章 亲核取代反应 |
讲授+研讨 |
第6次 |
4学时 |
第七章 自由基的反应 |
讲授+研讨 |
第7次 |
4学时 |
第八章 有机光化学 |
讲授 |
第8次 |
4学时 |
第九章 分子重排反应 |
讲授+研讨 |
合计 |
32学时 |
|
|
其中理论课课时:24 研讨课课时8: 实验实践等环节课时:0 |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试
编制人签字: 高放 公司主管经理签字:陈昌国
编制时间:2015年12月29日
太阳成集团研究生《量子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量子化学 课程编码:
二、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三、适用的学位类型: 学术学位
四、先修课程:物理化学、群论、结构化学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量子化学,[美] I.N. 赖文著,宁世光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量子化学—基本原理和从头算法,徐光宪和黎乐民编,科学出版社,1980
[3]基础量子化学原理,封继康,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年
[4] J. B. Foresman and Æ. Frisch, Exploring Chemistry with Electronic Structure Methods, Gaussian Inc., Pittsburgh PA, 2nd edn., U.S.A.,1996.
[5] A. Veillard, Quantum Chemistry: The Challenge of Transition Metals and Coordination Chemistry, D.Reidel Publishing Company, Printed in Netherlands,1986.
六、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
《量子化学》是运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分析和解决分子、原子层次的结构、能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现代理论化学计算机模拟、分子设计和定量构效分析的重要基础。掌握量子化学基本原理和方法是现代化学研究的需要,是21世纪材料、生物、药物等各学科交叉发展的需要。
近20年来,量子化学发展非常迅速,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量子化学的发展,已经渗透到化学的各门分支学科,如无机、有机、分析和物理化学等,使量子化学理论与化学各分支学科紧密结合。其二是现代化学实验技术的发展,如红外、紫外、核磁、拉曼、X-衍射、顺磁共振、光电子能谱等,为量子化学提供了丰富的实验背景。三是计算机科学技术、量子化学理论方法及应用软件的发展使有机、无机、材料、药物、生物等大分子体系严格的量子化学计算成为可能,量子化学已从少数量子化学家的手中解放出来,成为化学家们广泛应用的重要工具。
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上课次数 |
学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讲授、研讨、实验、自学等) |
第1次 |
4学时 |
第一章 薛定谔方程 1.1 量子力学历史背景 1.2 测不准原理 1.3 含时Schròdinger方程 1.4 不含时Schròdinger方程 1.5 几率 1.6 复数 1.7 21世纪的理论化学计算机模拟 |
讲授和研讨 |
第2次 |
4学时 |
第二章 量子力学基本理论 2.1量子力学基本假设 2.2厄米算符 2.3 按本征函数的展开 2.4可对易算符的本征函数 2.5宇称 2.6测量与态的叠加 2.7基本假设的一些重要推论 |
讲授和研讨 |
第3次 |
4学时 |
第三章 箱中粒子 3.1微分方程 3.2 一维箱中粒子 3.3 一维自由粒子 3.4 矩形箱中粒子 3.5 隧道效应 3.6 三维箱中粒子 |
讲授和研讨 |
第4次 |
4学时 |
第四章 谐振子 4.1 一维谐振子的经典力学 4.2 一维谐振子的量子力学处理 |
讲授和研讨 |
第5次 |
4学时 |
第五章 角动量 5.1 几种物理量的同时测定 5.2 矢量 5.3 单粒子体系的角动量 5.4 角动量的阶梯算符法 |
讲授和研讨 |
第6次 |
4学时 |
第七章 变分法 7.1 变分原理 7.2 变分法推广 7.3 行列式 7. 5 联立线性方程组 7.4 线性变分函数 |
讲授和研讨 |
第7次 |
4学时 |
第八章 微扰法 8.1 微扰理论简介 8.7 非简并态微扰理论 8.2 氦原子基态的微扰处理 8.4 氦原子基态的变分处理 8.5 简并能级的微扰理论 8.6 久期方程的简化 8.8 氦原子第一激发态的微扰处理 8.9 变分法与微扰法的比较 |
讲授和研讨 |
第8次 |
4学时 |
第十章 多电子原子 10.1 Hartree-Fock自洽场方法 10.2 电子相关 10.3 角动量的相加 10.4 多电子原子的角动量 10.5 自旋-轨道相互作用 10.6 原子的Hamilton算符 |
讲授和研讨 |
合计 |
32 |
|
|
其中理论课课时:26 研讨课课时:6 实验实践等环节课时: |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试
编制人签字: 陈效华 公司主管经理签字:陈昌国
编制时间:2015年12月30日
太阳成集团研究生《现代电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现代电化学 课程编码:S18081701003
二、学时学分: 32学时,2学分
三、适用的学位类型:学术型博士/硕士
四、先修课程:物理化学、电化学原理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现代电化学,邓远富编著,华南理工出版社, 2014。
主要参考书目:(1)现代电化学,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2)电化学研究方法,田照武著,科学出版社,1984年;(3)电化学方法原理和应用,(美)巴德(Bard A.J.),(美)福克纳(Faulkner L.R.),邵元华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国内翻译。
六、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员工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电化学理论及电化学工程基础知识,能够将能源电化学、电沉积、腐蚀与防护有关的基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现代电化学是研究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换以及这个过程中有关现象和规律的科学。《现代电化学》从电化学的基本原理入手,重点阐述电解质溶液理论、电化学热力学理论、界面电化学理论、电极过程动力学和重要的电极过程,进而阐述电化学研究方法以及电化学基础理论在现代能源电化学、电沉积技术、电解工业和腐蚀与防护方面的应用。
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上课 次数 |
每次 学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授课、研讨、实验等) |
第1 次 |
2学时 |
绪论,简要介绍电化学发展史、与工程结合现状 |
授课 |
第2-3 次 |
4学时 |
电解质溶液理论、电化学热力学理论 |
授课 |
第4-7 次 |
8学时 |
界面电化学理论、电极过程动力学及研究方法(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控制电流法、控制电位法、旋转圆盘电极、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法、电化学噪声) |
授课 |
第8-10 次 |
6学时 |
能源电化学(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热电池) |
授课 |
第11 次 |
2学时 |
讨论电化学理论与电化学工程新进展;学习电化学文献阅读技巧 |
研讨 |
第12-13 次 |
4学时 |
电沉积技术(镀液与镀层性能评价、电镀、湿法冶金、电铸) |
授课 |
第14-15 次 |
4学时 |
电解工程(电化学工程、无机盐电解、有机电合成) |
授课 |
第16 次 |
2学时 |
腐蚀与防护(腐蚀类型、电化学保护、缓蚀剂、防腐蚀设计、腐蚀试验、检测与监控、有机涂装、转化膜技术等) |
授课 |
|
|
|
|
合计 |
32 |
|
|
其中讲课课时:30 研讨课课时:2 实验实践等环节课时: 0 |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方式:采用平时成绩(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占25%,考试成绩占75%。
编制人签字:黎学明 公司主管经理签字:陈昌国
编制时间:2015年12月30日
太阳成集团研究生《专业英语》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专业英语 课程编码:
二、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三、适用的学位类型:学术型博士/硕士
四、先修课程:《大学英语》等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范东生,姚如富编,《化学化工专业英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11。
【2】杨定乔,龙玉华,王升富,《化学化工专业英语》,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六、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在大学英语和药学专业知识学习基础上开设的专业英语课程。内容包括药学、中药学、化学、生药学等领域的基础性代表性英文文选和英文药品说明书。教学方法主要是课堂讲授,指导员工熟练阅读及翻译、写作;侧重翻译、写作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顺利查阅与专业相关文献,并利用文献于科研服务;提高员工的写作能力,写出英语专业论文;培养员工的口语交流能力。
①授课环节:掌握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词汇。让员工能够运用英语表达基础知识、学术论文写作、能与外籍专家进行流畅的学术讨论。
②课堂讨论交流环节:培养员工沟通交流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③课程大作业:培养员工专业论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④课后答疑环节:培养员工的交流能力和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⑤考试环节:使员工具有严谨求实、自律、刻苦、向上的良好素质;具有拓展、创新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心态和宽阔的国际化视野。
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上课 次数 |
每次 学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授课、研讨、实验等) |
第1次 |
4学时 |
The Nature of Chemical Substances&the Mechanism of Chemical Reactions |
授课 |
第2次 |
4学时 |
AnalysisinChemistry& Chemical Spectrum |
授课 |
第3次 |
4学时 |
Heat Transfer in Chemical Industry |
授课 |
第4次 |
4学时 |
Reading, Writing & Speaking |
课堂讨论或实践环节 |
合计 |
16 |
|
|
其中讲课课时:12研讨课课时:2实验实践等环节课时:2 |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该课程成绩主要包括两部分构成。考核评定方式以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为辅。平时成绩所占成绩比例30%-40%,考试成绩所占成绩比例60%-70%。
(1)平时成绩构成包括:员工到课情况占10%-15%,课堂讨论占10%-15%,课外作业占10%。根据员工的综合表现,给出相应的分数。
(2)考试可采取开卷闭卷等方法。考试试卷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体现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兼顾概念、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方面。既要考核员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考核员工的能力。考试试题要有恰当的广度和覆盖面;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及合适的难易度;题量应与考试时间相匹配;试题表述要准确、简练。
编制人签字:穆小静 公司主管经理签字:陈昌国
编制时间:2015年12月30日
太阳成集团研究生《化工安全与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化工安全与职业素养 课程编码:
二、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三、适用的学位类型: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化学及化工一级学科及其相关专业)
四、先修课程:无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无
六、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
化学与化工专业是主要涉及化学实验及仪器操作等方面的实验科学,研究生每天在实验室里面接触到各类化学药品以及不同的测试仪器等。这些化学试剂及仪器设备在意外情况下会发生着火、爆炸、剧毒品泄漏及漏电等事故。由于国内外近年来化学及化工实验室的事故不断发生,因此,有必要对化学以及化工专业的研究生新生进行系统的实验室安全的培训工作。在保证每一个研究生对自己实验室内所有化学试剂及仪器设备充分了解的前体下,才能让他们更加安全地在实验室从事科研活动。同时,本课程也会教授员工们了解出现意外以及事故时的正确处理程序及伤害的正确处置方式。
每一个做科学研究的员工,都会涉及到科学论文的发表、专利的申请以及研究生论文的写作。对科研成果的排他性、科研数据严谨性、科研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等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因此,有必要对科研初期的研究生在的实验结果正确性、科研数据准确性、对他人科研成果的尊重程度等等涉及到学术品德的问题进行培训,以便防止研究生在不知情下或者有意无意之间做出不当的学术品德不端的行为。
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上课次数 |
学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讲授、研讨、实验、自学等) |
第1次 |
4学时 |
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
讲授和研讨 |
第2次 |
4学时 |
实验室内各种标签警示牌的识别、化学药品分类及安放标准、剧毒品及易制毒品分类等 |
讲授和研讨 |
第3次 |
4学时 |
实验室事故起因、伤害、如何预防,消防器械使用 |
讲授和研讨 |
第4次 |
4学时 |
学术品德的重要性 |
讲授和研讨 |
合计 |
32 |
|
讲授和研讨 |
理论课课时:16 |
|
|
讲授和研讨 |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方式:百分制
编制人签字:李杨 公司主管经理签字:陈昌国
编制时间:2015年12月30日
太阳成集团研究生《物理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物理有机化学 课程编码:
二、学时学分:48学时,3学分
三、适用的学位类型:学术学位 专业学位(化学一级学科及其相关专业)
四、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教材:《Modern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 Eric V. Anslyn, Dennis A. Dougherty著,计国桢、佟振合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
(2)主要参考书目:《〈现代物理有机化学〉习题解答指南》,Eric V. Anslyn, Dennis A. Dougherty著,计国桢、佟振合等译,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一版。 《物理有机化学》郭佃顺、程圆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
六、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
作为有机化学的理论基础,物理有机化学是用物理和物理化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来研究有机分子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在有机化学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并重基础和前沿,一方面通过基础理论的讲述使员工能够系统的理解物理有机化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并掌握物理有机化学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通过与学术研究前沿相结合,使员工能够了解目前物理有机化学发展动向,并知道如何将所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应用于学术研究中。
本课程包括分子结构和化学键、分子热力学、分子识别和超分子、化学动力学、立体化学、化学反应机理、周环反应、有机化合物点子结构理论和应用等内容。通过课程讲授和学习,使员工能够使用现代物理化学理论和方法解决有机化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上课 次数 |
每次 学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讲授、研讨、实验等) |
第1次 |
4 |
第一章 分子结构和化学键 |
讲授和研讨 |
第2次 |
4 |
第二章 电子结构理论 |
讲授和研讨 |
第3次 |
4 |
第三章 周环反应 |
讲授和研讨 |
第4次 |
4 |
第四章 分子张力和稳定性、溶剂化作用 |
讲授和研讨 |
第5次 |
4 |
第五章 超分子化学 |
讲授和研讨 |
第6次 |
4 |
第六章 立体化学 |
讲授和研讨 |
第7次 |
4 |
第七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 |
讲授和研讨 |
第8次 |
4 |
第七章 化学反应动力学 |
讲授和研讨 |
第9次 |
4 |
第八章 催化反应 |
讲授和研讨 |
第10次 |
4 |
第九章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
讲授和研讨 |
第11次 |
4 |
第九章 有机化学反应机理 |
讲授和研讨 |
第12次 |
4 |
专题讨论 |
研讨 |
合计 |
48 |
|
|
其中讲课课时:44 研讨课课时:4 实验实践等环节课时:0 |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成绩评定方式: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为30%;考试成绩为70%)。
编制人签字:蓝宇 公司主管经理签字:陈昌国
编制时间:2015年12月30日
太阳成集团研究生《金属有机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金属有机化学 课程编码:
二、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三、适用的学位类型:学术型博士/硕士和专业型硕士
四、先修课程:基础有机化学、基础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基础、普通化学原理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有机金属化学基础与应用》山木明夫「日」,科学出版社,1997。
主要参考书目(文献):
1.《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陆熙炎,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2.《金属有机化学》何仁、陶晓春、张兆国,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3. 《The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of the Transition Metals》Robert H. Crabtree, John Wiley & Sons, 2005.
六、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
金属有机化学是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交叠的一门分支课程,主要讲述含金属离子的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合成等各种问题。通常分为两大类: (1)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质,即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并研究这些化合物(通常是晶体)的物理学性质及其在材料学、高分子科学上的应用;(2)金属有机合成化学的应用,即研究金属有机化合物在合成中的应用,虽然也合成金属有机化合物,甚至设计配体,但是目的在于探究其在有机合成学上的作用与催化性能。金属有机化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其课程将讲述新型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合成、结构以及金属有机催化剂在化学工业、有机合成和新材料方面的应用。
本课程包括绪论、基元反应、偶联反应、Heck反应、π-烯丙基金属和炔丙基金属化学、金属卡宾和卡拜、金属氢化和金属碳化反应、双烯、烯炔和双炔等在过渡金属催化下的反应、从金属有机化学基元反应出发设计新的有机合成反应等内容。通过课程讲授和学习,使员工能够理解金属有机化学的理论,解决有机化学研究中遇到的问题。
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上课 次数 |
每次 学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授课、研讨、实验等) |
第1次 |
2学时 |
第一章 绪论 |
课堂讲授 |
第2次 |
2学时 |
第二章 基元反应 |
课堂讲授 |
第3次 |
2学时 |
第二章 基元反应 |
课堂讲授 |
第4次 |
2学时 |
第三章 偶联反应 |
课堂讲授 |
第5次 |
2学时 |
第三章 偶联反应 |
课堂讲授 |
第6次 |
2学时 |
第四章 Heck反应 |
课堂讲授 |
第7次 |
2学时 |
第四章 Heck反应 |
课堂讲授 |
第8次 |
2学时 |
第五章π-烯丙基金属和炔丙基金属化学 |
课堂讲授 |
第9次 |
2学时 |
第五章π-烯丙基金属和炔丙基金属化学 |
课堂讲授 |
第10次 |
2学时 |
第六章 金属卡宾和卡拜 |
课堂讲授 |
第11次 |
2学时 |
第六章 金属卡宾和卡拜 |
课堂讲授 |
第12次 |
2学时 |
第七章 金属氢化和碳化反应 |
课堂讲授 |
第13次 |
2学时 |
第七章 金属氢化和碳化反应 |
课堂讲授 |
第14次 |
2学时 |
第八章 双烯、烯炔和双炔等在过渡金属催化下的反应 |
课堂讲授 |
第15次 |
2学时 |
第九章 从金属有机化学基元反应出发设计新的有机合成反应 |
课堂讲授 |
第16次 |
2学时 |
专题讨论 |
研讨课 |
合计 |
32学时 |
|
|
其中讲课课时:30学时 研讨课课时:2学时 实验实践等环节课时:0学时 |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
成绩评定方式: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为30%;考试成绩为70%)。
编制人签字:高放 公司主管经理签字:陈昌国
编制时间:2015年12月30日
太阳成集团研究生《有机分子结构解析》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有机分子结构解析 课程编码:
二、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三、适用的学位类型:学术型硕士
四、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结构化学,分析化学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有机分子结构光谱鉴定(第2版) 赵瑶兴 (作者), 孙祥玉 (作者),科学出版社,2010(国内原版)
[2]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第三版),宁永成,科学出版社,2014(国内原版)
[3] 有机结构波谱鉴定 张华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国内原版)
六、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
《有机分子结构解析》是从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基本手段,是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物理方法分析有机分子结构主要通过紫外光谱、红外和拉曼光谱、核磁光谱和质谱技术解析有机分子结构,认识和理解有机分子结构解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现代化学研究的需要,是21世纪有机、药物、材料、生物等各学科交叉发展的重要需要。
20世纪60年代以来,波谱学发展很快。有机合成和天然有机化合物的研究,都离不开波谱学这个有力工具。目前已经普遍应用的有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法和核磁共振谱等。正在普及的有拉曼光谱、 X射线晶体衍射等。近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仪器性能的不断改进,傅里叶变换技术、超导磁铁和计算机自动处理系统等相继应用,使我们有可能用更少的样品获得更多、更详尽的信息。
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上课 次数 |
每次 学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授课、研讨、实验等) |
第1次 |
2 |
第一章 绪论 |
授课 |
第2次 |
2 |
第二章 有机质谱:原理和发展 |
授课 |
第3次 |
2 |
第二章 有机质谱:结构因素和裂解类型 |
授课 |
第4次 |
2 |
第三章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的基本原理 |
授课 |
第5次 |
2 |
第三章 红外光谱:基团频率 分子结构 光谱解析 |
授课 |
第6次 |
2 |
第四章 拉曼光谱:原理及应用 |
授课 |
第7次 |
2 |
第五章 紫外可见光谱: 基本原理 与有机化合物结构关系 |
授课 |
第8次 |
2 |
第五章 紫外可见光谱:圆二色谱 光谱解析 |
授课 |
第9次 |
2 |
第六章 荧光光谱: 原理、操作及数据分析 |
授课 |
第10次 |
2 |
第七章 1H-核磁共振:基本原理、结构关系 |
授课 |
第11次 |
2 |
第七章 1H-核磁共振:自旋常数、耦合常数、谱图解析 |
授课 |
第12次 |
2 |
第八章 13C-核磁共振:特征、结构关系 |
授课 |
第13次 |
2 |
第八章 13C-核磁共振:自旋偶合与偶合常数、谱图解析 |
授课 |
第14次 |
2 |
第八章 13C-核磁共振:二位核磁谱图 |
授课 |
第15次 |
2 |
第九章 复杂分子的组合光谱:光谱的作用解析和程序 |
授课 |
第16次 |
2 |
第九章 复杂分子的组合光谱:组合光谱例解 |
授课 |
合计 |
32 |
|
|
其中讲课课时:32 研讨课课时:实验实践等环节课时: |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闭卷或开卷考试方式)
成绩评定方式:百分制(其中: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
编制人签字:秦波 李杨 公司主管经理签字:陈昌国
编制时间:2015年12月30日
太阳成集团研究生《现代高分子化学与物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现代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课程编码:
二、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三、适用的学位类型:学术型博士/硕士(化学、化工一级学科及相关专业)
四、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使用教材:韩哲文等,《高分子科学教程》(第二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2)参考书目: J.M.G.Cowie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导读版,英文)》,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魏无际等,《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基础》(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1, 潘祖仁等,《高分子化学》(第五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何曼均等,《高分子物理》(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六、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高分子的基本概念、高分子的合成、高分子的多层次结构与性能、高分子材料的表征,以及高分子未来的发展展望。
本课程目标是让员工建立起对高分子科学的认识,明确高分子科学在国民经济以及国防建设领域的重要性,并且掌握现代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基本方法与原理,了解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方法、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其表征与应用技术,使员工能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高分子科学领域相关问题。
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上课 次数 |
每次 学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授课、研讨、实验等) |
第1次 |
2学时 |
高分子的基本概念:定义、分类、命名 |
授课 |
第2次 |
2学时 |
聚合物分子量及分布 |
授课 |
第3次 |
2学时 |
高分子溶液 |
授课 |
第4次 |
2学时 |
逐步聚合 |
授课 |
第5次 |
2学时 |
自由基聚合 |
授课 |
第6次 |
2学时 |
离子、开环、受控聚合 |
授课 |
第7次 |
2学时 |
共聚合 |
授课 |
第8次 |
2学时 |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
授课 |
第9次 |
2学时 |
高分子的链结构:近程与远程结构 |
授课 |
第10次 |
2学时 |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结晶、非晶、取向等 |
授课 |
第11次 |
2学时 |
高分子的运动与转变:粘弹性、Tg、结晶、熔融 |
授课 |
第12次 |
2学时 |
聚合物粘弹性:应力松弛、蠕变、时温等效原理等 |
授课 |
第13次 |
2学时 |
高分子力学行为:拉伸、冲击、裂纹 |
授课 |
第14次 |
2学时 |
高分子的电学、光学性能等 |
授课 |
第15次 |
2学时 |
高分子材料现代表征手段 |
授课 |
第16次 |
2学时 |
高分子材料未来展望 |
讨论 |
|
|
|
|
|
|
|
|
|
|
|
|
合计 |
32学时 |
|
|
其中讲课课时:30 研讨课课时:2 实验实践等环节课时:0 |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方式:百分制,期末笔试60%+中期笔试30%+出勤10%。
编制人签字:王建川 公司主管经理签字:陈昌国
编制时间:2015年12月30日
太阳成集团研究生《计算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计算化学 课程编码:
二、学时学分:32学时 2 学分
三、适用的学位类型:学术型博士/硕士
四、先修课程:结构化学,中级物化,量子化学基础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王忠志, 唐敖庆 《现代量子化学计算方法》吉林大学出版社
2. 计算化学 科学出版社陈敏伯陈敏伯.计算化学--从理论化学到分子模拟.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 Andrew R. Leach, Molecular Modeling ¾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s, Addison Wesley Longman, 1996. (境外原版)
4. W. Koch, M.C. Holthausen, A Chemist‘s Guide to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Wiley-VCH, New York, 2001. (境外原版)
5. C. J. Cramer, Essentials Of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Theories And Models, Second Edition , Wiley 2004 (境外原版)
6. F. Jense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2nd Edition, Wiley, 2006 (境外原版)
六、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
计算化学是高等物理化学的重要分支,在原子或分子尺度上研究化学问题。员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深化掌握有关量子化学和分子动力学的基础知识,运用量子化学和分子力学的理论方法,通过计算对分子的结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化学反应途径和动力学特性进行可靠的预测,在科研中作为重要的研究手段来解释化学微观本质。课程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包括方法介绍和计算应用):一、量子化学计算;二、分子动力学模拟。
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上课 次数 |
每次 学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授课、研讨、实验等) |
第1次 |
4学时 |
理论化学及计算发展史、基本内容;从头算中的基函数系 |
授课 |
第2次 |
4学时 |
分子积分的计算;自洽场计算 |
授课 |
第3次 |
4学时 |
电子布居分析;电子相关问题及方法(1) |
授课 |
第4次 |
4学时 |
电子相关问题及方法(2);分子性质的计算 |
授课 |
第5次 |
4学时 |
半经验轨道法;势能面 |
授课 |
第6次 |
4学时 |
固体物理计算;量子化学计算前沿介绍 |
授课 |
第7次 |
4学时 |
分子力学;分子动力学 |
授课 |
第8次 |
4学时 |
蛋白质的序列分析及结构预测;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 |
授课 |
|
|
|
|
合计 |
32学时 |
|
|
其中讲课课时:研讨课课时:实验实践等环节课时: |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编制人签字: 田维全 公司主管经理签字:陈昌国
编制时间:2015年12月30日
重庆大学研究生《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计算机应用技术 课程编码:S18070302018 , ESG1801
二、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三、适用的学位类型:学术型博士/硕士
四、先修课程:程序设计基础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MATLAB&Excel工程计算》清华大学出版社国内翻译
《化工数值计算与MATLAB》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六、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
21世纪的化学已经成为一门实验、计算、理论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目前,计算机已经普遍应用于化学学科的各个研究领域,本课程是面向化学和化工专业员工的基础课程,对员工计算机综合素质的培养十分重要,课程目的是:在计算化学多学科交叉(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内容的优化与整合上,突出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前沿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用现代化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全过程,使员工全面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化学、化工相关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培养员工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员工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数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及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实践技能。;掌握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和解释数据的方法;掌握使用本专业常用计算机软件。
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上课 次数 |
每次 学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授课、研讨、实验等) |
第1次 |
4学时 |
介绍计算工具和数值计算方法 |
授课 |
第2 次 |
4学时 |
EXCEL计算基础 |
授课 |
第3 次 |
4学时 |
MATLAB计算基础 |
授课 |
第4 次 |
4学时 |
实验数据处理数据插值与拟合 |
授课 |
第5 次 |
4学时 |
常微分方程数值解 |
授课 |
第6 次 |
4学时 |
偏微分方程数值解 |
授课 |
第7 次 |
4学时 |
数值最优化方法 |
授课 |
第8 次 |
4学时 |
工程计算应同 |
研讨 |
|
|
|
|
合计 |
32学时 |
|
|
其中讲课课时:28研讨课课时:4实验实践等环节课时: |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课程考核方式:综合实验及上机考试。
成绩评定方式:采用实验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考试形式为上机考试。考试的内容以教学计划要求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以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为主。同时综合考虑考核教学环节中的知识、素质和能力培养效果。
编制人签字:胡舸 公司主管经理签字:陈昌国
编制时间:2015年12月30日
太阳成集团研究生《化学中的群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化学中的群论 课程编码:S18070304004
二、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
三、适用的学位类型:学术型硕士(化学一级学科及其相关专业)
四、先修课程:结构化学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周宏立编.《群论与现代化学入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
(2) DAVID M.毕晓普著.《群论与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3) F.A.科顿著.《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六、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
《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是一门基础理论课。旨在学习结构化学的基础上,学习对称性有关的概念。要求掌握群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应用,了解其最新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基础。
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上课 次数 |
每次 学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讲授、研讨、实验等) |
第1次 |
1 |
第一章 绪论 |
讲授 |
第2次 |
2 |
第二章 群论的定义和定理 |
讲授 |
第3次 |
4 |
第三章 分子对称性和对称群 |
讲授 |
第4次 |
6 |
第四章 群的表示 |
讲授 |
第5次 |
3 |
第五章 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 |
讲授 |
合计 |
16 |
|
|
其中讲课课时:16 研讨课课时:0 实验实践等环节课时:0 |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开卷
成绩评定方式:百分制(总成绩 = 平时考核20% + 期末考核80%)
编制人签字:胡小华 公司主管经理签字:陈昌国
编制时间:2015-12-30
太阳成集团研究生《晶体化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晶体化学导论 课程编码:S18295
二、学时学分:32学时,2学分
三、适用的学位类型:学术型硕士(化学一级学科及其相关专业)
四、先修课程:结构化学、无机化学、材料化学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使用教材:
① X射线晶体学基础;梁栋材编著,科学出版社,2006;国内原文出版
② 结晶化学导论;钱逸泰著,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国内原文出版
(2) 主要参考书目:
① Crystals and Crystal Structures;Richard Tilley,John Wiley, 2006;境外原版
② 材料结构软件介绍:Jade、Atoms等;
六、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
晶体化学是研究晶体在原子水平上的结构理论,揭示晶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学科,是固体无机化学、材料化学等专业的基础。本课程要求系统学习晶体结构的对称性、典型无机晶体功能材料的结构和晶体结构的测定方法。本课程在内容的选材上突出了研究生的学习特点和实用性。选择了几何结晶学,X-射线结晶学,结晶化学基本规律及典型无机晶体功能材料的结构等为主要内容,使员工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习,加深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员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上课 次数 |
每次 学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授课、研讨、实验等) |
第1次 |
4学时 |
引言、点群 |
讲授、研讨 |
第2次 |
4学时 |
点群 |
讲授、研讨 |
第3次 |
4学时 |
空间群 |
讲授、研讨 |
第4次 |
4学时 |
空间群 |
讲授、研讨 |
第5次 |
4学时 |
典型的晶体结构 |
讲授、研讨 |
第6次 |
4学时 |
典型的晶体结构,X射线衍射基础 |
讲授、研讨 |
第7次 |
4学时 |
X射线衍射基础 |
讲授、研讨 |
第8次 |
4学时 |
X射线衍射基础,软件介绍 |
讲授、研讨 |
合计 |
32 |
|
|
其中讲课课时:28 研讨课课时:4 实验实践等环节课时:0 |
八、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作业、课程报告、期末考试等)
成绩评定方式:百分制(其中:平时作业30%;课程报告20%;期末考试(开卷)50%)。
编制人签字:高文亮 公司主管经理签字:陈昌国
编制时间:2015年12月30日
太阳成集团研究生《材料化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材料化学导论 课程编码:S18235
二、学时学分:32学时,2 学分
三、适用的学位类型:学术型博士/硕士
四、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
五、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王中林编著.《纳米材料表征》,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
[2]冯端,师昌绪,刘治国主编.《材料科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
[3] 林建华主编.《无机材料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2006.
原版
六、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简介
本课程为化学化工专业选修课程,目的是通过讲述材料中与化学相关的各要素,包括材料的合成制备、材料结构与性能、材料的化学及物理性质和材料的应用,通过对不同种类的材料(无机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生物基材料)的介绍,使员工了解材料的化学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了解各种材料的制备方法,制作工艺过程,表征方法以及使用方法;使员工获得材料化学的基础知识,为进行材料的研究以及毕业后从事材料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时分配:
上课 次数 |
每次 学时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式(授课、研讨、实验等) |
第1次 |
2学时 |
绪论: 1. 材料的地位、作用与发展 2.材料的分类及其基本情况:了解材料及其种类 3.材料科学与材料化学任务及其发展趋势:理解材料科学的产生与发展、材料应用与化学学科的关系 4.材料化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掌握材料化学的研究范畴、具体内容、方法及其在化学、材料、能源、催化、生物等领域的重要意义 |
授课 |
第2,3次 |
6学时 |
第一章 无机材料化学 1. 无机固体材料的合成; 2. 无机固体的结构与性能关系; 3. 晶体与非晶体; 4. 无机功能材料举例介绍 |
授课 |
第4 |